芝能智芯出品
在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功率MOSFET的栅极驱动技术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电压模式驱动(TVMD)虽在过去被广泛应用,但随着功率器件性能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其局限性日益显著,例如能源浪费、效率低下以及米勒效应的干扰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SelVCD(Selectable Variable Current Drive,可选择可变电流驱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栅极驱动方案应运而生。
该技术通过可编程电流源驱动,实现了±10%的精确电流模式控制,彻底革新了传统驱动方式。SelVCD提升了系统效率和可靠性,还为电力电子领域带来了新的设计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rt 1
传统电压模式驱动的局限性
与SelVCD的设计创新
传统电压模式驱动(TVMD)通过在栅极回路中串联开启/关闭电阻控制峰值电流和开关转换速率,但随着功率器件如SiC、GaN等的工作频率和电压等级提升,TVMD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包括能源效率低下、设计灵活性不足、米勒效应带来的挑战以及过冲与振荡问题。
TVMD的电阻值通常基于最坏情况设计,导致标称工作条件下能量损耗大;
固定电阻难以适应多种工作条件,容易因寄生参数变化而失效,并且为解决米勒效应引发的问题所采取的传统措施往往牺牲了开关速度或增加了成本。
SelVCD技术通过引入可编程电流源驱动,摒弃传统电压源加电阻的方式,实现了精确的电流模式栅极控制。
其无需外部栅极电阻的设计消除了非理想效应,允许更紧凑的PCB布局,同时通过动态驱动速度控制和内置米勒钳位功能,SelVCD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调整开关速度并有效抑制寄生导通,减少了系统成本和PCB面积需求,提升了系统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
SelVCD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灵活的栅极驱动解决方案,它通过内部电流源直接管理栅极充电/放电过程,精度达到±10%,并通过SPD+和SPD-引脚提供了8种独立的驱动强度选择,使得驱动器能够根据温度、总线电压或负载条件动态调整开关速度,从而优化系统性能。
SelVCD还通过实时监测输出电压来自动切换到最大吸收电流模式,以应对米勒效应引起的寄生导通问题,无需额外电路支持,降低了整体系统成本。
由于显著减少了栅极驱动回路中的寄生电感和电容,SelVCD有效地降低了电压/电流过冲和振荡的风险,尤其适用于高频高压应用,为现代电力电子系统提供了改进的驱动方案。
Part 2
SelVCD
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与优势
● SelVC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其在性能优化和系统设计上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能源效率提升、设计简化与成本节约、灵活性与适应性以及增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通过精确电流控制,SelVCD避免了传统电压模式驱动(TVMD)在标称条件下的能量浪费,并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驱动强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功耗;
◎ 无需外部栅极电阻和米勒钳位电路的设计简化了PCB布局,降低了物料成本并缩短了开发周期,特别适合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
◎ 8种驱动强度选择使得SelVCD能够适应多种功率器件和工作条件,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 内置米勒钳位功能和寄生参数优化有效降低了意外导通和过冲风险,提高了系统在高共模瞬态干扰环境下的可靠性。
以Si82Fx两通道高性能隔离栅极驱动器为例,展示了SelVCD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Si82Fx支持宽电压范围,兼容多种功率器件,提供4A对称电流驱动能力和高达1500 VRMS的工作电压,适用于高频高压场景。
它集成了欠压锁定、死区时间控制、重叠保护、过温保护等全面的保护功能,并具备优异的隔离性能,符合IEC60747-17强化标准,适应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和电动交通等多种应用场景。
特别是在高温或快速开关需求下,Si82Fx能通过调整SPD等级来优化性能,同时内置米勒钳位确保稳定性,使其在电机驱动和太阳能逆变器等领域表现出色,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小结
SelVCD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栅极驱动方案,通过可编程电流源驱动和内置米勒钳位功能,有效克服了传统电压模式驱动在效率、灵活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诸多局限。
在Si82Fx等高性能驱动器中的成功应用,充分证明了其在提升系统性能、降低设计成本和增强安全可靠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原文标题 : 探索新型栅极驱动技术:SelVCD的尝试